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圪料返村名的来历
圪料返村是修武县西村乡一个很普通的山村,这个村名非常独特,很多人不知道其意,也就无从知道它的来历了。近来,本地当阳峪陶瓷研究者和地名爱好者,都根据自己调查研究的成果,提出了自己的观点。
当阳峪陶瓷研究者认为,圪料返即“给料坡”,是向当阳峪陶瓷供给原料的地方。当阳峪瓷窑发展到顶峰时期的北宋中晚期,窑场规模之大,即便在今天,也令人叹为观止。据当阳峪瓷窑遗址上的宋代窑神碑记载:“时惟当阳工巧,世利兹器,埏埴者百余家,资养者万余户。”从字面意思来理解,当时仅窑户就有100多家,而靠此维持生计,更是有1万多户。不难想象,当时的当阳峪窑炉林立,浓烟蔽日,数以万计的窑工在不停地日夜忙碌着,前来送料的商贩、拉货的客商则是车水马龙,络绎不绝,来来往往,人欢马叫。由此,围绕当阳峪形成了一个方圆数十里的瓷器产业区。这在周边村庄的地名上也有反映,如定和村,就是当时“定货”的地方;阎河村,就是交货、验货的地方;圪料返,则是“给料坡”的谐音。
地名爱好者认为,圪料返即“圪料阪”,和修武通往泽州的古道有关。他们经过调查发现,在古代,修武去山西泽州有三条路,一条从三门河向正北方宋营,一条从穆家寨经夹板床走返底,还有一条走当阳峪往艾曲去长岭或者从三门河经圪料返、艾曲去长岭。长岭,当时归属山西,再从长岭经九寨关即可到泽州。最后一条道路,在经过圪料返时,由于地形原因,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弯道,加上这里地势险峻,成为道路控制性要冲,因而被称为圪料阪。“圪料”,是当地方言,即曲曲弯弯;阪,即山腰小道。这一带类似的村名还有巡返、返底、返头岭,“返”字都是“阪”字之讹,都是地处要冲,它们和圪料阪一样,皆为控制性关口。这几条路从山西下来后全部在待王交会,待王是明清时期修武四大古镇,商业贸易甚至超过县城。
这两种说法,第一种说法不太可信,因为圪料返虽然也出产制作陶瓷用的瓷矸土,但这里的原料品质较差,且距当阳峪较远;反而在当阳峪较近的几个村,瓷矸土都比圪料返的要好。因此,从圪料返向当阳峪供料,似无必要。至于第二种说法,古道犹存,实地勘察地形,与地名也确实名副其实,而且还有周边类似地名互为佐证,因此似可采信。
本文摘自《焦作晚报》10.29 王保成/文
版权所有 焦作市凤凰山陵园 Copyright 2008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9798号
业务电话 0391-7800114 烈士街咨询处 0391-2760818 长青路咨询处 0391-3936904 传真 0391-7802989 投诉电话 0391-7802989
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西村乡圪料返村东北